家人们,咱一定要督促孩子学好语文!20多年以前刚参加工作时,还没有这种感觉,但随着岁月流逝,生活阅历不断丰富,工作经验也越来越充足,就越发深刻地体会到语文的重要性!
来,咱们一起看两组约定,感受下其中的差异。
第一组,有这么个约定:“本工程全包干,一包到死;施工中乙方人员伤亡与甲方无关”
再看另一组约定:“本工程采用固定总价形式。除合同中有特别约定外,固定总价不作任何调整。乙方应保证自己施工人员安全施工,并对施工过程中乙方自己人员的人身损害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大家啥感受?是不是高下立判?
再来举例,24清单计算标准有个词-----“脚手架”,是个名词?还是个动词?名词仅代表“脚手架”这种材料,而动词表示“脚手架搭拆、归库”这样一系列施工流程。
在平时的造价课堂上,很多小白刚学造价时就经常只计算了材料价格,就天真地以为把整个施工过程的价格都算完整了,殊不知遗漏了不少关键部分。
不知道大家什么感受,我在读到李红波老师《工程项目利润创造与造价风险控制》这本书时,真切的感觉:语文真的太重要了!
最近我一直都在给大家分享 2024 清单标准,这里面关于语文重要性的体现,那是随处可见。
比如说,施工时,新增加了一堵加气块墙,很多人就开始纠结了,这到底该算“工程变更” 还是 “新增工程” 呢?其实啊,只要你仔细研读这两个术语的定义,马上就能豁然开朗。工程变更,重点在于合同范围内合同图纸的变动;而新增工程呢,则强调是在合同范围外,并且已经得到承包人认可的实体工程。这语文总结能力要是跟不上,很容易就把概念混淆,导致工作出错。
还有,当你为脚手架这种按“项” 计算的总价措施费,在结算时能不能依据物价波动进行调整而绞尽脑汁时,其实在第 3 章计价风险里,一句措施费 “包干计价”,就已经清清楚楚地给出了答案。
要是上面这些例子还不够,那咱们再看看标准规范中的“用词说明”,它就如同给条款的落地实施设定了清晰的 “边界与原则” 。毕竟标准都是由文字组成的,不同的人对同样的文字,理解的侧重点可能大不相同。所以说,研读造价标准,特别需要我们从不同角度去交流、去探讨。
最后呢,给大家分享一个超实用的读书小妙招。在阅读规范的时候,不妨试着把陈述句变换成疑问句,说不定你一下子就能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发现很多之前忽略的要点哦!家人们,赶紧去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