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人才招聘
君子不离本
来源:本站/作者:管理员/ 日期:2020-10-14

1

话说战国时期,齐国有个能人叫邹忌,得齐王赏识,被封为齐国丞相。
 
齐国能人很多,很多大臣对邹忌当上丞相不服气。其中一个名叫淳于髡[kūn]的滑稽善辩之士,一天带着几个门生来见邹忌。名为登门拜访,实则来羞辱邹忌。
 
进了屋,淳于髡径直往上手里一坐,傲慢的开口说到:“我今天来,是想向邹先生请教几个问题的!”

邹忌心里明白,自己当上丞相很多人不服,尤其是淳于髡,若回答不慎,二人日后必难和谐。于是,邹忌保持着谦恭有礼的态度,洗耳恭听淳于髡的问题。

2
淳于髡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儿子不能离开母亲,妻子不能离开丈夫,对不对?”
这么浅显的道理还用问?
很显然,这隐喻性的问题背后另有玄机。
邹忌机智灵敏的答到:“你说的对,所以,我这当臣子的也不能离开君王!”
即不离君王是臣本该做的,此乃君臣之道。
完全洞悉淳于髡讽喻之意的邹忌,回答得不卑不亢。
淳于髡又接着问:“车轱辘是圆的,水是往下流的,是不是?”
车轱辘若不是圆的它怎么转动?水要能倒流,就违背自然之道了。
管理国家,该顺应自然之道才是。
于是,邹忌答道:“对啊,如果车轱辘是方的车就不能转动了,水一定是往下流,不会往回流的。所以,我一定亲近民众,体察百姓疾苦。”
一语道破为官之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做官本来就要做个益于老百姓的好官。但“好”和“不好”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淳于髡自然也有个人的好坏标准。
他不放心地说:“貂皮大衣破了不能用狗皮来补吧?”……邹忌说:“你说的对啊,绝不能让小人居于重要的位置。”
如果站在个人立场,看待淳于髡提的这个问题,似乎有点居心叵测,这看似说貂皮和狗皮的问题,实则指丞相的位置虽有空缺,但也不能什么人都来做的。可邹忌站在治理国家的角度,怀着同理心来理解,心中不存任何私见。

3

三个问题,一步步直抵国家大事主题,淳于髡不明说,而是以隐晦之语说出来,但邹忌一听即明,对答如流,令淳于髡不得不服。
因此,淳于髡问的最后一个问题是:“造车是不是得算准尺寸,弹琴是不是得校好音的高低呢?”领悟到对方尊重友好之意,邹忌答道:“您放心,我一定强调法令,依法治国,整顿朝纲”。
于是,淳于髡站了起来,恭敬地向邹忌行了个礼,带着学生们,走了。
出了门,学生很纳闷儿:“老师,您不是来向邹忌兴师问罪的吗?怎么反倒向他行礼,还这么快就走了呢?”淳于髡说:“这个邹忌很有本事,我问他的话都像猜谜语似的,结果他应答自如,还把背后引申的意思都答出来了。”
就这样,心服口服的淳于髡不仅带着学生离开了,还预言,邹忌不久必将封侯。

4
生活中,很多纷争都来源于人的情绪。
和谐是一种能力,当人的智慧不足时,只能任不和谐的情绪来表达了。
邹忌为何能够应答自如呢?
因为他可以离开情绪,发挥智慧。
在智慧的作用下,邹忌对“来者不善”的淳于髡心怀恭敬,因为有恭敬心,就能守得住内在的清静,静生定慧,才能不被对方的气势所影响。

人人都希望拥有智慧,有智慧,邹忌才能化解淳于髡的情绪;有智慧,邹忌才能听得懂“弦外之音”,可邹忌的智慧又是怎么来的呢?
是因为他心中装着君王,装着天下百姓!
古往今来,放眼天下,能够承担重任的人,一定是心存感恩、心系天下之人。量大则福大,“天智一人以智万人之愚,天富一人以济万民之贫”。
因此,不管对方的提问如何含沙射影,邹忌都能本着执政为民、为社稷的一颗真心,句句都不离“如何做好丞相”的本心。


故事原文出自:《史记》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