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人才招聘
造价实训亲历感悟系列:熊晓星-《造价是建筑行业的“专业外语”》
来源:本站/作者:熊晓星/ 日期:2020-05-08

我的学习经历简单来说很普通,当初向朋友咨询一个真正能学会造价的专业培训机构,他就向我推荐了“一砖一瓦”,从那时起,我就认识了这个朴实无华的名字和它背后朴实无华的老师们。
时光匆匆,从2019年12月份开始到2020年4月份,小半年的时光眨眼而过。回头翻翻笔记,查查电脑,收获还真的不少呢。最开始的时候学习清单、定额、图集还有行业规范。然后,学组价、列项、手算等造价技能。接下来学习广联达软件,练习实训一个又一个项目。最后还学习理解工作文件和造价工作方法。总体来说,若是没有2020年初的疫情影响,整个学习过程可能会更加紧凑和充实。
回看过去,除了以上学习内容之外,我很庆幸能够在这样一个地方开始造价职业生涯。我这个人有惰性,还是个“拖延症患者”,尤其是在学习这种事情上,根据我个人的经历,我发现大部分同学都有相似的苦恼,开始学习踌躇满志、一日千里,过了几天就偃旗息鼓、心不在焉了。
这就是“拖延症”,得治治。
好在机构这里有两个方法能治“拖延症”,还百试百灵。一个是人多,另一个是渐进。
人多的好处是集体的力量永远最大,群体环境对个人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首先,团体行动有约束力,大家平均学习进度在那里摆着,就算嘴上不说也没有人愿意落后,哪怕是稍微落后一点都特别突出,显得这人“不合群”了,回头得赶紧追上来。其次,团体氛围很重要,本来不认识的同学越来越熟悉,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体会,时不时传播一两个小诀窍,都会特别有用和好记忆。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个人学习再也不会辛苦,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学们裹挟着个人往前走,一天也不会怠慢的。
再来说说渐进,简单来说就是目标分解,逐个击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造价也不是一口气学会的,道理虽然懂,但是分解什么目标,怎么分解目标才是科学的,这就需要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情了。一路学过来,我发现这里的学习都是模块化的,老师做整体规划,平时把需要传授的知识打包整理成一个个模块,然后交给个人专项学习,一次只做好一件事,不做他想。最后等模块学完了,再做串联讲解,形成知识体系,这样的学习效果非常扎实,也很好的避免了“拖延症”发作,毕竟“渐进”式学习强度不大,细水长流。
总结到这里,再谈谈我的个人看法吧。初学造价时只觉得练得多学的少,直到听了老师的点拨才明白了这一行的真谛:学会造价,就是会了一门建筑行业的“专业外语”!
要用看待外语的眼光看待造价,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外语连接两个文明,而造价连接了两个专业——“制造”和“价格”。
不会外语,就被隔绝在其他文明之外,始终接触不到核心,搞不懂文化差异;
不会造价,就被挡在了建筑行业的专业领域之外,不得其门而入,搞不懂工程管理,理不清复杂的项目问题。
学好“外语”用什么方法?千万套路汇成一句话:多说多用;
学好造价用什么方法?也一样,学完了就多用多练、多想多看,唯手熟尔。
学习时光即将结束,另一段职业生涯近在眼前,面对未来的新工作新环境,不禁感觉一些茫然,转念一想却又潜藏着各种可能性,苦也好乐也好,多多体验才不枉过去的种种努力。
愿所有造价人都有一份体面的事业,称心的工作,满意的工资,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