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考证?还是先实操?很多人认为应该先考证,再实操。
昨天接到一位咨询者的电话,他大学学习的是旅游管理专业,目前从事的保险工作,想学一门技术,就打算学造价。
他是这样做的,在平日工作之余,报名参加了注册造价师考试、二级建造师考试。按他的策划,先在工作之余学习考证,拿到证书后,再去参加一个造价实操训练班,慢慢转岗,最终转化为造价人员。
他的这个想法很具有普便性。如果不深入探讨,按这位朋友的计划,“先考证再实操”,不声不响的进行了工作岗位转换,而且前后两份工作是“无缝链接”,从收入等方面都不会因为工作转换、学习技术而受到影响,毫无疑问,这是“八小时之内求生存,八小时之外求发展”的成功典型!
但是,我的建议是先学习造价实操进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考取证书。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考证需要学习的知识范围广,考试内容侧重于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没有实践基础的前提下,考证难度大。
众所周知,考取注册造价工程师证书并非易事,需要建筑专业、造价领域、经济、管理、法规等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还有大量的计算、考试内容越来越侧重于实操,对知识掌握的灵活度有很大的要求,仅靠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每年的通过率仅有15%(网络数据),很多人考了好几年都没有通过。
而目前正在进行造价工作的相关人员,由于平时的工作可以与相关知识相结合,能够理解性的掌握考试的知识点,通过率就高多了。在河南一砖一瓦造价实训营,有不少造价实训老师,平时没见他们费很大的力气,但由于要讲造价实操课、要解决学员的各种造价方面的“疑难杂症”,实操与理论知识结合的相当好,短时间内很轻松通过了造价师考试。
2、业余时间学习考证,周期长,对个人的“韧性、目标感”是非常大的挑战!普通人很难做到不动摇!
有句话说: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这句话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阐明了“坚持”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只要“坚持”,就有可能成功;二是阐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大多数人坚持不到最后。”
前面我们说过,考证可能需要2年、3年,甚至4年,在考试的过程中,要牺牲晚上、周末、节假日时间,我们能否坚持下来?
往好的方面讲,在能坚持的前提下,因为是跨专业学习,知识的难度会不会不断打击自信心?让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发生动摇?
3、为什么先考造价师证,再学习造价实操,这样的顺序不合适?
先做一下分析:考证,学习的内容可以理解为“理论知识”;实操,可以理解为“实践”。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我们大家都知道,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又反向的验证理论。
因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能使我们的实践更有理论基础,掌握的更好,同时又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学习。
所以,笔者认为,先学习造价实操进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考证,也许是最科学的学习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