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标这个概念是舶来品。中国第一个投标项目是位于香港花园道的圣约翰大教堂,1845年进行的招投标,英语叫 Floating of Tender,1849年建成。
英语的Tender当动词用时,本意就是“小心翼翼试着来“的意思。因此,可以说投标无异于玩火。“I tender my finger over the fire to see how close I could reach it”也就是在说 “伸着手指去试一试,看能接近火苗到多近,而不被烧到”。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作为成本管控人员,彻底搞懂弄清投标的“道”很重要——要去除一切表面上的东西,除了做到知其然,必须知其所以然,真正明白高手投标时“根”上的东西,这样你才能成为“道”上高手。
讲投标报价方面的课程和讲座太多了,在这两分钟里,我只想说两个往往普遍被忽视,但却十分重要的操作层面上的问题:
第一条,防范风险的意识,也就是必须时刻牢记,投标就是玩火。拿到标不是目的,项目干完后能够赚到钱才是英雄;
第二条,标书编排的整洁美观、客户索引的方便清晰等,都非常重要。细节决定成败,不要觉得我的投标文件有个报价金额就可以了。住建部在《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里特别强调要“深化投标招标制度改革”,希望大家对这段内容认真理解和体会:尤其是在评标的过程中。古人曰“一室之不治,何以治天下为”,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