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人才招聘
令人魂牵梦绕的郑州:何时能续写辉煌?
来源:源聚中原/作者:瀚海华炬/ 日期:2022-06-07

郑州在2002到2012年间,曾有过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并超越一众赫赫有名的明星城市一举成为国家级中心城市,全国都为之惊叹和羡慕不已。


但最近一年多来,郑州的强劲经济增长势头戛然而止,固然有疫情和水灾的客观原因,但在同样受到疫情冲击的其它中部城市中,却不乏逆境之中强势崛起的例证,最典型的就是安徽的合肥、芜湖和江西的大部分城市,都在最近几年发生了凤凰涅槃般的巨变,而势头威猛的郑州却明显后劲不足,从机场客流量到地铁人流量的变化可窥见一斑。


2017到2019年连续三年新郑机场的客流吞吐量都超越了武汉和长沙,居中部六省之首。而2021年却又被武汉、长沙甩在身后,进入2022年后,被越甩越远,本希望的反超之日遥遥无期;地铁客流虽不及武汉,但在2020年前的多数月份是高于长沙而居中部省第二,但到2020年后,郑州的地铁日均客流量却严重下滑,从140万左右下降到不足100万人,虽地铁总里程在不断增加,但地铁客流量却不增反降,这在全国都极为罕见。


全员核酸检测更是从2020年的1260万人下降到2022年的980万人,280万人从郑州消失了?一个逢勃日上的郑州究竟发生了什么?造成郑州经济活力严重下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难道就是人们常说的中等收入陷阱?搞清楚郑州经济由盛而衰的原因无论对郑州还是对全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郑州强势崛起的锋芒受到重挫,不是一朝一夕、个别事件造成的。


郑州的挫折看似是从2020年以来发生的事情,其实并不是2020年埋下的种子,而是10年来郑州大局走向的必然结果,拐点发生在2021年,但造成拐点的原因却在多年以前。


①今日的拐点在10年前就埋下了种子,从全面拆除城中村就开始了。


第一波,扒掉600多个城中村,这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浩大工程。其中包括在占地仅600亩上耸立二百多座十几层高楼、容纳18万人安居就业的陈寨村,那真是一村顶一县的不夜城。


拆除前的陈寨村最后一瞥,十几万人漂零到何方?

陈寨村仅是z州大拆迁的一个缩影,象陈寨一样,600多个城中村灰飞烟灭,300多万人居无定所,再也无法享用城市给他们提供的亷价生活的便利,或是不得不含泪离去,或是被迫接受天价房租,生话的艰难每时每刻都在考验他们对郑州的感情。这一波让郑州大失血,无数创业者忍痛别离。


第二波是接踵而来的房价、房租猛涨,城中村的铲平,直接把房租逼到原来的3~5倍,变成了房地产公司的盛宴,也让城市管理者享用巨大红利,地价、房价疯狂上涨,几年时间就上涨4~5倍,但却捅向了几百万z漂创业者,貌似的房地产繁荣从那时起就如暗箭刺向z州,一时的欢腾换来的是之后的百业凋零。


第三波是高新技术开发区将中小企业全部迁走,本来还剩一小片企业生存的土壤也不存在了,几千家企业被驱赶到四环之外,还有相当部分企业外迂到别的县市,成为一代创业者永远无法抹平的心中之痛,一个创业者的乐园变成了房地产的狂欢盛宴,连高新区这样的企业园区都为房地产让步,可想而知从那时起,郑州工业企业的培育和孵化就被荒废了,这也是日后再也无法产生出10亿级新兴工业企业的重要原因。


第四波是引入富士康,成也富士康,败也富士康,富士康带来了几十万人就业、百亿GDP,但厚此薄彼,不再潜心孵化本地企业,对外资、台资给尽优惠政策,眼睛只盯着国际巨头,却对培育本地企业却是少有兴趣,这样的结果正在显现,富士康走入未路时,本地企业却更是荒芜一片,谁来撑起郑州工业的未来?只能求助比亚迪、华为等大企业的入驻了,内生动力已经不复存在。


第五波是批发市场外迁,z州本是长江以北最大的批发中心、商品物流的最大集散地,为了给房地产让路,几乎所有的批发市场都强令外迁,有的甚至五年时间外迁三、四次,把本来z州的支柱产业搞的支离破碎,好端端的全国最大批发中心被折腾得奄奄一息。


第六波是疫情,这和全国都一样,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对这种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各地城市几乎没有差别,但在经济的抗打击能力上,郑州却尤其孱弱。


第七波是千年不遇大洪水,但天灾是次,人祸为主,在气象局先后五次预警后,竟没有出台任何预案,造成300多人淹死,百万辆车被水泡,这在50年来全球城市水灾中极为罕见的灾难,这对郑州来是可谓雪上加霜。


第八波是修花坛,水灾和疫情后百业待兴,最需要的是抚平伤口、引导百姓恢复各行各业,但最大的城市动作却是修花坛,形像工程掩盖了郑州急需解决的民生、企业活力和经济发展问题,使郑州失去了宝贵的自救时间。《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中显示,郑州市雨水管道2400余公里,与建成区面积相当的城市相比相差超过一半;计划投资534.8亿元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已投资的196.3亿元中,实际与海绵城市相关的仅占32%,用于景观、绿化等占近56%。如果没有发现问题任由其发展下去,早晚会掏空郑州市的财政,只注重面子工程而不注重里子工程,郑州财政支出没有花在刀刃上,没有对当地实体经济的发展形成助力,导致现在很多老百姓甚至公务员连工资都发不下来。


第九波是全城道路的大围栏。修地铁、建高架全国都在搞,北京.上海的地铁、高架是郑州的数倍,但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对道路围栏却是能小尽小、能少尽少,设围栏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引起民怨,而且限期拆除。反观z州,整个城市被围栏搞得支离破碎,可以说想怎么围就怎么围,肆无忌惮,而且没有时间限制,一围就是几年,万家门店、企业被围栏围死,人民生活、企业生存都在围栏之侧苟延残喘,这样的营商环境怎能留住企业?留住人才?


第十波是对教培行业一刀切,一个近百万人就业的大行业,在房地产的红利消退后,教培行业本应成为郑州经济的支柱产业,方可托举起房地产退隐后郑州经济,但一纸公文让教培行业瞬间消灭,这已成为压垮郑州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以上就是近10年z州挨的十波冲击,使z州不断失血,大好区位、大好时机,却让z州从此告别黄金十年,在那十年中诞生的蜜雪冰城、巴奴火锅和很多本土知名企业都准备迁出z州了,这就是现在的z州,若不痛定思痛、知恥而后勇,z州的前景令人堪忧。


最近又出台了利好房地产的十九条,孰不知各行各业都搞垮了谁还会买房子?连自己培育的企业都争相逃离,房地产还会有戏吗?不把围栏拆除80%、不扶植本地企业,不痛下决心改善企业和底层从业者的生存环境,不下决心解决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解决z州的失血问题,仅靠房地产政策的一再松动是救不了z州的。


郑州曾经的辉煌,曾经的黄金十年已成过去,要想续写辉煌,就必须脚踏实地,给予创新型企业最优惠的孵化政策,给底层谋生者创造出低成本生存环璄,让教培行业重新回归,把功夫用在根部,失血的郑州才有可能滿血复活。


二、郑州是全国北方城市的缩影,也是全河南省全省的代表性晴雨表。


在郑州的黄金十年期间,河南省全省经济也处在高速发展中,在中部六省的60个城市中,排名前10的城市中,曾有3个河南城市,那时河南的经济发展水平仅省会城市不如武汉外,整体实力在中部地区遥遥领先。


但20年后的今天,不仅长沙超过了郑州,合肥离郑州也就一步之遥了,按此趋势发展下去,三年后合肥将把郑州挤到中部第四的位置。


不光是省会,连河南引以为骄傲的中都非省会城市南阳和洛阳,都曾经排名在江西省会南昌之上,而现在,南阳已名落孙山,洛阳也正在被一大帮非城会城市追穷不舍,其中包括势头强劲的芜湖、竷州、九江、宜昌丶襄阳、岳阳等一批本来根本就不入洛阳法眼的城市,不出五年,洛阳在中部地区的非省会城市中有可能跌出前三。


为什么郑州和河南经济会出现严重的发展滞后、后劲不足的问题?


①盲目自负,自郑州被确定为国家级中心城市之后,郑州及全省发生了明显变化,夸夸其谈、志滿意得者居多,而敬畏之心、奋发努力的压力却逐渐丧失,取而代之的沾沾自喜,甚至不切实际地幻想郑州成为第五个直辖市,南阳和洛阳也感觉自命不凡,自我陶醉的情绪让自身背离了拼搏努力的红旗渠精神。


②思想观念落后,郑州和河南总想引进大投资、大项目,而忽略了培育自己的本土企业,更没有促进本土企业向十亿级、百亿级、千亿级冲击的雄心壮志,导致本土企业发展不起来,能发展起来的又被外地频频挖走,许多优势项目都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新乡俗称二次电池的黄埔军校,大量人才流失到深圳,成为比亚迪、ATL的骨干,自己却销声匿迹;中航锂电、金龙铜管、洛阳玻璃、巴奴火锅、蜜雪冰城等等,最后都在他乡成长为巨头。对自己内生动力的蔑视,对外部豪门企业的青睐,到头来使自己失去强大的后备阵容,失去了持续爆发的企业梯队,这是郑州以至河南后续乏力的根本原因。


③营商环境不佳,在安徽、江西等地,只要有好项目、好技术、好的技术团队,无论出自哪里,都有优惠政策对接,不需要任何人际关系,也不需要请客送礼,就可以获得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但在河南,依旧是个人情社会,一切都需要在酒场上解决,台面之下比台面之上更重要,对只懂技术的团队来说,在河南就无法得到培育和孵化,台面下的功夫决定了他们的去留,所以,真正的实力团队远走他乡,而一些骗子公司却在河南如鱼得水,上亿元的政府资金被这些巧舌如簧者挥霍一空了,如此营商环境,前景怎不堪忧?


④企业之间缺乏公平性。


3月份全国新增总量贷款3.13万亿元,居民端中长期贷款新增了3735亿(同比少增2504亿),说明3月席卷全国的刺激房市的手段收效不大,3月份居民存款增加4.49万亿。

M2连续3个月增幅在9%以上,按理说M1也应该保持8%左右的增速,事实是M1依然同比下滑,说明新增贷款并没有有效改善企业的经营问题,集合PMI来看,大部分中小企业还处于收缩状,中小企业难意味着消费难,意味着就业难。

结合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老百姓目前更注重于存款,不消费,大部分资金都被国企、央企贷走,而民企却很难贷款甚至贷不到款且融资成本要高的多,这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不公平的。这些问题在Z州更为严重,Z州的中小民营企业家感觉得不到尊重,受到了歧视。民营企业盘不活,经济自然也就盘不活。

⑤好高骛远,只想将郑州打造成国际大都市,却对市井小民不屑一顾,孰不知万丈高楼平地而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当几百万市井小民安居乐业了,才会有豪门伟业扎根的机会。600多个城中村被铲平,铲掉的是郑州的勃勃生机。

三、对郑州的建言

①尽可能压缩围栏内的面积,能拆就拆,能缩则缩,宁可让施工单位局促一点,也别给市民和门店带来极大不便。不久前,郑州爱玛仕开业,首日一抢而光,销售1.2亿元,可见郑州的富人有多豪,可他们为郑州作出了什么贡献?爱玛仕的热销对郑州经济的下行毫无帮助,什么人一出手二千多万去买爱玛仕的包包?不说也猜得出,政府工程的承包商,只有他们才能如豪气,能把城市道路围得支离破碎者,究竟有多大能耐?不管管他们,郑州还能走出困境吗?

②郑州有一百多万在校大学生,还有几百万学龄儿童、青少年,教培需求极为旺盛,而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从体力社会进入到智力社会,每个阶段的从业者都面临终身学习的任务,教培理应成为战略性产业获得空前发展,所以,教培不仅不应阻杀,而且应全力支持和促进,关键是解决好与义务教育的关系,所以,郑州应重点考虑教培业的发展和转型,在房地产失去支柱作用后,一定要让教培产业立起来,否则,郑州就只剩卖保险的了。

③在重点引进巨头企业进驻郑州的同时,应考虑为底层百姓创造更多更好的生存环境,池中无虾蜉,大鱼何以存之?怎样再营造出几十个当年陈寨18万人共生共存的环境,对郑州的繁荣至关重要。

④盘活民营企业,给予民企资金扶持、政策扶持,保证民企与国企、央企的公平竞争性,给与民营企业家足够的尊重。要知道,早些年挣够钱的民营企业家早已经跑到国外享福,在目前这种艰难的经济环境下,还能留下来的企业家,都是真正想干实事,不只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承担社会责任的优秀企业家,他们应该得到公平的对待。

⑤对技术团队的投资和优惠政策,决定了郑州的未来,虽然比安徽、江西两省晚了十年,但知耻而后勇为时不晚,能不能在这方面拿出极大魄力的政策,决定了郑州十年后能不能产生出京东方、隆基那样的头部企业。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愿郑州早日滋生出磅礴之力。



注:此文是在头条里看到这篇文章,非常值得一看。作者是瀚海华炬,头条号认证是: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的部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