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的好:不谋于始,必危于终。强调做事得提前谋划,开头没谋划,结尾容易准出乱子。就像搞工程项目,对于24 清单计价标准,我最最深的感悟就是得有全局观、提前布局!
所以,为了把“计日工”聊透彻,我筹备许久,最终想通过上、中、下三集视频,从招标、施工,结算阶段,以初始篇、实战篇、决胜篇三个视角形成知识闭环,全方位给大家分享“计日工”在24清单里的应用!建议大伙收藏并转发给同行,绝对实用!
今天先聊聊招标阶段,怎么框住那些不确定的活儿。
打个生活中的比方,你家装修时,阳台水管突然爆了,物业师傅说拆墙查漏按小时收费,材料实报实销。你肯定问:“一小时多少钱?” 师傅便出示物业收费标准:“持证管道工 200 元 / 小时。” 这场景像极了工程里的计日工,都是为突发状况买单,而且还必须得明码标价。
那么,具体哪些情况能用计日工处理呢?
依据24 清单 7.5.2 条,除非合同另有约定,像无法按变更处理的零星项目、非常规操作、紧急修复,以及合同外发包人特殊要求的清扫清场、测试运行、非承包人原因的微小修复等,同时又不能按合同计量规则计量的工程,都可采用计日工。
有经验的发包人要从管控造价的角度出发,在招标工程量清单中“暂估并罗列”计日工数量,让投标人结合自身情况报价,双方各自承担列项与报价风险。
在这里,先要给发包人编计日工清单提个醒!计日工清单如同合同清单里的“应急预案”,要想掌控全局,就得靠科学数据积累,预估计日工种类和数量,还得分门别类。
比如,人工类要写清“管道抢修工(持高压操作证)”,别只写 “杂工”;材料类标明 “UPVC 给水管(DN50)”,别只写 “水管”;机械类指定 “75kW 抽水机”,别只写 “抽水机”。
另外,计日工的预估数量也要科学。曾有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我们参考管线老化报告,在招标清单中预设“管道维修工 60 工日”,后来真查出锈蚀管网,结算时和预估基本一致,规避了事后造价失控、价格扯皮的风险。
最后再给投标人提个醒,计日工单价得“全包干”,要充分考虑计日工“零星工作”这个突出的特点!24 清单第 3.2.10 条明确,计日工综合单价包含人材机、管理费、利润,而且大多要依据市场价报价。就像报 “古建修复工 1500 元 / 工日”,就得涵盖师傅工资、现场协调费、企业利润、风险等,如同物业的 200 元 / 小时已包含工具损耗和加班费一样。
总之,招标清单里的计日工,本质是按“单价计价方式”,针对可能发生且无法按常规计量计价规则处理的零星项目或工作,是甲乙双方的 “风险公约数”。要想在全过程造价管控中运筹帷幄,发承包双方就得承担好各自的风险。请大家务必重点研读 24 清单第 4.2.6 条,吃透 “合理暂估” 这四个字。
问题来了,若发包人招标时未合理暂估计日工,施工中遇到突发状况,承包人该怎么利用24 清单第 7.5.3 条的 “日报签认” 来锁定证据呢?记住,当天的签证单可比隔夜冷饭管用多了!具体是怎么回事?且听下回分解!(下集预告:《24 清单计日工手记第二辑:实战篇 —— 每天下午 4 点的计日工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