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工程领域,当房建造价达到 3000 元 /m² 时,材料费约占 1500 元 /m²,妥妥占据建安造价的半壁江山。所以,我总是反复叮嘱学员,解读施工图纸务必要细致入微,尤其是材料的特殊要求。
这不,话音刚落,就有学员拿着结构说明急切问道:“老师,抗渗混凝土 P6 啥意思呀?添加‘适量’防水剂,这‘适量’到底是多少?防水剂会不会影响水泥用量呢?”
别着急,今天就从外加剂的种类、掺量及其在造价中的处理方法这三个关键维度,全方位剖析混凝土外加剂。感兴趣的朋友,赶紧点赞收藏!
先思考一个问题,好好的混凝土,为啥要加外加剂呢?
比如说,在后浇带的混凝土里需要加入“膨胀剂”。大家都知道,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稠度降低等因素会产生“收缩”现象。倘若不加以干涉,“后浇带”就会与两侧已硬化的部分产生“拉扯”,裂缝就会找上门。但是,在后浇带的混凝土中加入膨胀剂后,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会产生膨胀力,紧紧压住旧混凝土,实现“无缝连接”,有效避免裂缝的产生。
当然,不止这一种情况。冬季低温,混凝土硬化时间变长、强度受影响,得加 “早强剂”;夏季高温,混凝土硬化过快,耽误施工进度,就得用 “缓凝剂”。特殊环境下,为防止混凝土内钢材锈蚀,要加 “阻锈剂”;地下室等需要防潮的地方,还得添加 “防水剂”。
既然叫 “外加剂”,它就属于水泥、石子、砂、水这四种主要混凝土构成材料之外的特殊 “调料”。这就像炖排骨汤,加一点糖,汤鲜味美;可要是糖放多了,排骨汤就成 “怪味汤” 了。所以,混凝土外加剂必须严格 “适量” 添加!
关于混凝土外加剂的掺量,《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有明确规定,例如膨胀剂掺量一般在 8% ~ 12%。那在造价环节,该怎么考虑混凝土外加剂引起的费用问题呢?关注我,下一个视频为你揭晓!